中国储能网讯:7月10日,随着两大龙头企业天齐锂业(002466)和赣锋锂业(002460)发布由盈转亏的业绩预告,锂电行业上半年总体经营状况初露端倪。
公告显示,天齐锂业和赣锋锂业上半年分别亏损55.5亿元—49亿元和1亿元—2亿元,去年同期则分别盈利64亿元和41亿元。在业绩分析中,两家企业均指出,锂电池产品价格持续下跌成为业绩下滑的主要理由。
不止是“锂矿双雄”,作为动力电池主要材料的碳酸锂领域的上市公司大多业绩不佳。其中,永兴材料(002756)、盐湖股份(000792)的扣非净利润都出现60%以上的下滑幅度。锂矿和碳酸锂的供过于求,导致市场端价格不断下滑,与两年前相比,锂电行业已经远离了爆发式增长的市场区间。
从市场端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增长对锂电行业的拉动仍然强劲,但供需关系的变化与上游产量的调控,将继续影响碳酸锂的价格,并推动产业格局持续变化。行业分析认为,从二季度和一季度业绩变化来看,碳酸锂市场整体仍未调整到位。
“锂矿双雄”双亏
对于上半年最高达55亿元的业绩预亏,天齐锂业的解释是:受锂产品市场波动影响,公司锂产品销售价格较上年同期出现大幅下降,锂产品毛利大幅下降。受控股子公司泰利森的化学级锂精矿(主要用于生产碳酸锂和氢氧化锂等锂化合物)定价机制与公司锂化工产品销售定价机制存在时间周期的错配影响,本报告期公司经营业绩出现阶段性亏损。
此外,天齐锂业在南美的投资损失也直接影响了上半年业绩,据公告披露,其斥资40.66亿美元参股的智利化工矿业公司(下称“SQM”)收到一起涉及约11亿美元的税务诉讼裁决,会导致其二季度减少净利润约11亿美元,SQM 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计也将同比大幅下降。
天齐锂业还面临着更大的危机,在智利锂业国产化计划的推动下,SQM将与智利国家铜业公司成立合营公司开发锂产品,而智利国家铜业公司将在未来五年获得合营公司约70%的运营利润。这将给天齐锂业的营收带来重大的影响。2023年,来自SQM的投资收益占天齐锂业净利润的40%。
相比之下,赣锋锂业对上半年业绩亏损的解释更为简洁:受锂行业周期下行影响,锂盐及锂电池产品价格持续下跌,虽然产品出货量同比增加,但公司经营业绩同比大幅下降。
事实上,天齐锂业与赣锋锂业今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均延续了去年的下滑态势。从2023年财报来看,天齐锂业2023年全年净利润71.8亿元,同比下滑68.9%,其中,第四季度亏损8亿元;赣锋锂业全年净利润下滑76%,下半年毛利率已为负值,第四季度的亏损超过10亿元。投资机构普遍预计,今年下半年锂电企业仍将在低位徘徊,
锂价仍未到底?
碳酸锂价格的一路走低是“锂矿双雄”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2023年全年,碳酸锂价格上演了“过山车”,其中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从年初的52.5万元/吨降至年底的10.3万元/吨,降幅达到80.38%。这一下滑趋势在2024年上半年仍未停止,有行业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碳酸锂各类别价格的下滑幅度在11%—17%之间。
碳酸锂价格变动的影响同样传导至产业链上游。永兴材料上半年预计盈利5.4亿元—6.5亿元,与去年同期盈利19.09亿元相比,下降65.96%—71.72%;盐湖股份上半年的扣非净利润为17.2亿元—23.2亿元,同比减少54.01%—65.96%;江特电机上半年的扣非净利润为亏损1.15亿元—1.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87% —15.16%。
碳酸锂价格下滑的背后,是供过于求的行业大环境。2022年新能源汽车消费爆发,刺激大批资本进入碳酸锂行业,2023年以来,从正极材料到电芯产能全面高企。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增速放缓。2024年,新能源汽车价格战倒逼碳酸锂产业链成本压力增大。同时,锂资源端开发周期长达3—5年,导致行业供需错配时间较长,部分企业产生存货跌价损失。而锂精矿价格调整慢于碳酸锂价格跌速的产业规律,导致上游锂盐和锂矿出现价格倒挂。
不过,价格错位的情况正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改善。天齐锂业在业绩预告中指出,2024年上半年化学级锂精矿的市场价格降低,随着新采购的低价锂精矿逐步入库及对现有库存的逐步消化,锂精矿出库成本逐步贴近最新采购价格,锂精矿定价机制的阶段性错配也逐步减弱,公司2024年第二季度亏损环比减少。
行业投资机构认为,预计在全球供需状况维持现状以及高库存压力下,下半年碳酸锂价格将继续逼近成本底线。同时,资源端和投资端之间仍存在博弈,一些国际锂矿企业已宣布将实施产量削减措施。
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趋势和车市价格战是影响碳酸锂产业链盈利状况的重要因素。由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放缓,不仅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身处逆境,全球锂电池行业也都不乐观。
今年来,韩国三大动力电池企业LG新能源、三星SDI和SK On均遭遇业绩下滑。其中,LG新能源今年第二季度营业利润同比大跌58%;三星SDI今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同比下滑29%。SK On更是已经连续十个季度出现亏损。
不过,作为中国动力电池征战海外市场的主要对手,韩系电池的业务收缩将给中国车企带来更多机遇。数据显示,今年1—5月,韩系动力电池全球市场装车量占有率下降2.8个百分点,而中国企业的份额上升了3.2个百分点。